我最近去朋友家玩,一推门就被客厅的设计勾住了——地面往下沉了小半米,没有沙发没有大茶几,铺着浅灰石板,扔几个绒面抱枕和软垫子,往地上一坐,比我家那硬邦邦的沙发舒服十倍!
以前总觉得客厅就得摆沙发茶几,像套“固定公式”,结果朋友家这一弄,把公式全打破了。下沉区中间搭块原木木板当茶几,放杯茶、摆盘水果,弯腰就能拿,比那些高高低低的茶几省事儿多了——你说是不是?本来伸手够个东西还要往前探身子,现在直接低头就拿到,连“起身”这个动作都省了。
最绝的是收纳,下沉区周围藏了一排矮柜,盖板和地面一个颜色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
换季的毯子、孩子的玩具、平时不用的杂物,全塞进去,客厅连个边边角角的乱都没有。
我家沙发底下全是灰,茶几抽屉里像堆了个“百宝袋”,对比朋友家的清爽,我都想把自己家的沙发扔了!
还有光线,我本来担心下沉45厘米会显压抑,结果转了一圈发现,地面低了反而把天花板衬得更高了。
朋友家窗户大,阳光铺进来,整个客厅通透得像开了“滤镜”,角落摆的龟背竹叶子垂下来,刚好挡住台阶边缘,又安全又有自然气,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耐看多了。
周末的时候,朋友和孩子在下沉区拼乐高,我凑过去坐了会儿——软垫子裹着腿,石板的凉意在夏天刚好,孩子的积木散在身边,不用怕碰倒茶几;晚上一家人把电视两边的小音箱打开,k个歌,声音裹在下沉区里,不吵邻居还特别有氛围,比去外面KTV舒服多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设计也不是谁都能抄。
家里有老人小孩的,台阶得做防滑,不然摔一跤麻烦;层高不够的话,下沉之后肯定闷,像住在“地洞”里一样,反而难受。朋友家是郊区的房子,层高够、面积不大,这么一弄刚好把空间“盘活”了——本来小客厅容易挤,下沉区把功能区分开,反而显得宽敞了。
你说奇怪不?
以前总觉得“装修要跟潮流”,什么北欧风、现代风,装到最后都是“别人家里的样子”。朋友家这一下沉式客厅,没跟风没模仿,就按自己的日子来——不用沙发,因为喜欢坐地上;不用大茶几,因为嫌麻烦;藏起收纳,因为想客厅干净。结果反而成了最“适合自己”的设计。
现在想想,装修哪有什么“标准答案”?沙发不是必须的,茶几不是刚需的,甚至连“客厅该有的样子”都没有固定模板。你要是家层高够,又想告别传统客厅的拥挤,说不定也能试试这“反常规”的招儿——反正日子是自己过的,舒服比什么“好看”“潮流”都强。
我回家之后盯着自己家的沙发看了半天,越看越觉得占地方——要是把沙发挪走,把地面往下挖点,是不是也能有个舒服的下沉区?
说不定下次装修,我也得让老公“一意孤行”一次,毕竟住得自在,才是装修最该有的样子啊!
炒股配资开户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